(一)业务概览
绿色低碳中心专注民航绿色低碳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评审咨询、科研支持,参与标准制定与成果推广,洞察行业趋势,助力民航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绿色机场创始者、行业引领者,绿色低碳中心于2006年开展绿色机场领域研究,始终致力推动机场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指导推动了我国首个绿色机场、首个绿色支线机场以及绿色新国门的绿色示范建设,代表性的绿色机场工程案例包括昆明长水、北京大兴、成都天府、西安咸阳、青岛胶东、兰州中川、上饶三清山等;先后完成或参与了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多部行业绿色机场建设标准,多人入选2019年度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绿色机场研究领域创新团队;2021年成为民航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机场研究方向带头单位,2022年成为民航绿色机场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
在绿色机场建设领域,我们秉持“1+N”模式,以基本建设程序为轴心,全方位拓展品质工程、绿色建筑、创优策划、四型机场、调研评估、五化实施、纲要规划、光伏规划、“双碳”实施、新能源车、环境监测等多元工作,形成上下延伸、虚实结合的立体化工作体系。
一方面,我们从政策、标准导向出发,紧密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和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深入研究行业政策,参与制定绿色机场建设标准,为绿色机场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工程实际的理解与优化,从项目前期的绿色专项任务书到施工图设计,再到绿色施工指南和绿色验收方案,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实际需求,确保绿色措施精准实施。我们通过这种上下延伸、虚实结合的方式,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机场建设的全寿命期,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全方位推动机场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自2006年成立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绿色机场领域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落地的完整发展路径。2006年,公司以“创始引领”为起点,开启了绿色机场建设的咨询起步阶段;2011年,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绿色机场理念在工程实践中落地;2013年,进入“科研创新”阶段,获批多项课题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7年,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标准建立”,为绿色机场建设提供规范化指导;2018年,通过“成果发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2021年,进行“平台开拓”,整合资源,推动绿色机场平台建设;2024年,迈向“转型升级”新阶段,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民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关键技术介绍
绿色机场主体研究是一系列绿色机场建设指导性文件的有机整体,其围绕机场基本建设程序,遵循着从决心要做→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是否按要求做了→怎么用→到底做得怎么样的一套完整流程循序渐进,贯彻落实绿色机场理念。
其中绿色建设纲要解决决心要做的问题,框架体系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指标体系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绿色专项设计任务书(系列)、绿色深化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施工指南等解决具体怎么做的问题,绿色验收方案解决检验是否按要求做了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手册解决按照建设成果如何在运行阶段用好的问题,绿色成果总结解决到底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如下图所示。由于绿色建设纲要、框架体系、指标体系用于指导机场全局性绿色机场建设工作,是绿色机场实施过程中的顶层设计。
图 1 绿色机场主体研究技术路线
(三)比较优势
政策优势。科研基地致力于推动机场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和民航高质量发展,是《绿色航站楼标准》《绿色机场评价导则》等首批重量级行业绿色机场建设标准制定者,是《绿色机场评价理论与实践》等首批绿色机场理论专著编制者,为行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多人入选2019年度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绿色机场研究领域创新团队,经过十余年深耕与探索,对行业发展政策始终具有深刻的理解。
经验优势。作为绿色机场创始者,科研基地首次提出“绿色机场”理念并被民航局采纳,并在国内最早开展绿色机场研究与咨询服务,指导推动了我国首个绿色机场、首个绿色支线机场以及绿色新国门的绿色示范建设,现正全面助力昆明长水打造中国首个绿色近零碳机场建设,先后完成或参与了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绿色近零碳机场科研与工程建设领域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平台优势。科研基地是中国民航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和民航绿色机场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与大兴机场、昆明机场等机场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与美国贸易发展署,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等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在绿色低碳领域具有坚实的平台基础。
作为共建单位,参与编制了民航局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方案,推动实验室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绿色机场重点实验”,并纳入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白名单”,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
(四)科研项目
先后完成或参与了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
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2014BAJ04B00)由我公司所属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牵头、联合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本项目是民航领域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第三个项目,是行业内第一个“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也是机场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本项目针对我国机场绿色发展认识不到位、绿色标准体系不健全、绿色技术体系不完善、绿色建设水平与运行发展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开展了绿色机场建设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等研究。建立了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完成了首批行业绿色标准;提出了空地一体化的机场飞行区规划设计方法,建立了多因素影响的飞行区运行效率评估模型;构建了机场噪声预测模型,提出了机场噪声点布置等技术导则;突破了强夯冲击碾压等飞行区主要施工工艺的数字化监控关键技术,建立了飞行区数字化施工和质量监控平台。
2.民航2013年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绿色机场评价与健康标准体系研究”
民航2013年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绿色机场评价与健康标准体系研究(MHRD20130111)”由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牵头,我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参与,于2019年9月20日通过民航局人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
本项目在机场绿色性能与评价方法研究、等效航站楼能耗模型研究、绿色机场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提出了绿色机场表征方法,构建了机场绿色性能指标体系,首次提出了影响机场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性能提升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并建立了绿色机场数据统计标准化方法和绿色性能数据库平台,确定了绿色机场评价方法;提出了等效航站楼能耗模型概念,给出了适应于航站楼构型特征的不同气候区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参数推荐值和等效能耗阈值,为航站楼的节能设计提供指导;形成了航站楼、飞行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航站楼绿色设计指标,完成了民航局信息通告《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研究成果为绿色机场评价与建设标准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并全面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重大社会影响,对推动我国绿色机场建设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3.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能碳双控与环境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2023年10月,我公司与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等联合申报的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能碳双控与环境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立项。本项目立足民航新时期绿色低碳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理念,面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近零碳机场建设和环境品质提升的重大需求开展攻关研究。我公司牵头实施课题三“高效运行的飞行区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及课题四子课题一“机场能碳与环境数字孪生监测系统”研究。目前已通过2024年年度检查。
(五)奖励荣誉
1)“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18年度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和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多人入选2019年度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绿色机场研究领域创新团队
4)“绿色航站楼标准”获得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9年科技一等奖。
(六)行业标准
先后承担、参与多部行业绿色机场建设标准。
1.行业标准《绿色航站楼标准》MH/T 5033-2017
《绿色航站楼标准》针对航站楼建筑功能使用中占据空间大、占用资源多、空陆侧衔接性强、工艺流程复杂、单体能耗大、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高、客流集中且变化大等特点编制,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建设与运行,适用于航站楼新建、改(扩)建、既有航站楼设施设备系统改造(如暖通、照明、流程等不涉及主体建筑拆除或新建的内部系统改造),以及航站楼运行管理。
本标准于2017年1月正式颁布,是首个正式发布的绿色机场行业标准,填补了绿色机场标准体系的空白,也填补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航站楼”建筑类型的空白。本标准还被民航局推荐入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使用指南》,成为向“一带一路”国家推荐的十部民航工程建设标准之一,成为中国民航标准走出去的排头兵。
我公司所属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是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排名第二。
2.咨询通告《绿色机场规划导则》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是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关于下达绿色机场建设标准编制任务的通知》(民航机函【2014】24 号)的要求,由我公司所属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清华大学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共同编制的行业标准。
《绿色机场规划导则》,借鉴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城市、生态园区以及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提炼总结了近年来机场规划、设计和运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机场特点分析归纳绿色机场规划的重点,侧重“适当借鉴、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强化引导”的特征,建立符合机场特点的规划导则,引导和促进机场绿色实践,提升我国绿色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行水平。
3.咨询通告《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
《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AC-158-CA-2017-02)是绿色机场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机场施工过程中贯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推广绿色施工措施与技术。本指南对于提高机场绿色施工水平,促进机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指南由我公司联合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北京中企建发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机场施工实践的问题与经验,紧密围绕绿色理念提炼民航专业工程及相关工程绿色施工重点,针对性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施工临时设施、土石方工程、飞行区工程、航站区工程、公用配套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飞行区不停航施工和绿色施工评价等内容。
4.信息通告《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IB-CA-2017-01
为解决民用机场航站楼能耗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绿色性能1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2014年7月24日,民航局机场司下发《关于对航站楼绿色指标进行调研和测试的通知》,由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牵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具体实施,我公司参与,组织成立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对我国不同气候区域典型航站楼的能源系统运行现状和室内环境品质进行调研,并对部分区域典型航站楼进行实地的空调系统能效测试。调研成果形成行业信息通告《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
5.信息通告《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IB-CA-2017-01
为规范和引导绿色机场建设与发展,分级评价机场绿色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绿色机场建设和运行水平的整体提升,开展行业标准《绿色机场评价导则》的编制工作。标准定位为《导则》,由10个章节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绿色机场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核心是具有机场行业特点的7个章节及相关指标,即:选址与规划、生态与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高效运行、舒适卫生、创新提高。本导则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场以及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绿色评价。导则秉持以评促建理念编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包含绿色机场评价要点及应达到的指标或目标要求,机场建设运行各方可逐一对照评价体系,找到绿色机场建设与运行中的不足,进而规范、优化、提升绿色机场建设和运行过程。
6.企业标准《机场工程建设期碳排放测算标准(试行)》Q/CCCG JC 101-2022
为规范机场工程建设期碳排放测算,我公司参与承担了《机场工程建设碳排放测算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机场生产主体设施、辅助设施及地面交通等工程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明确了碳排放构成,包括工程建设直接碳排放如(施工机械耗能、施工条件影响增加碳排放等)和供应链间接碳排放(如材料和设备供应链碳排放),并采用定额法与系数法相结合的测算方法,构建了从单位工程到项目整体的碳排放汇总表格体系。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机场工程建设期碳排放计算标准的空白,为机场建设期碳排放数据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推动低碳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助力机场工程建设向“双碳”目标迈进,同时为企业合理控制碳排放成本、参与碳市场交易提供支持。
7.企业标准《小型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建设标准化模块化实施指南》(试行)(QIZHY 13-2024)(升级团体标准中)
2023年12月25日,由科研基地作为第二主编的《小型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建设标准化模块化实施指南》(试行)(QIZHY 13-2024)由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油公司”)正式下发。该标准是航油公司第13个企业标准。自2024年1月1日发布,并同时实施。
本标准由航油公司委托科研基地实施,科研基地协同航油公司先后开展了问卷调研、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规模分类,推荐罐容组合,人员配置、建筑规模等建议,形成了典型总图布置、工艺流程等,其成果对于规范小型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标准于9月7日通过初审,于10月30日完成航油公司内部征求意见,于11月24日通过终审。
2024年2月22日,基于企业标准成果,提交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于5月9日进行立项公示,于8月14日获得立项批复。获得批复后编制组按照《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要求和山东枣庄、安徽蚌埠等供油工程试点和总结工作成果编制完成草案。2024年11月7日,通过标准专业审查,并完成征求意见。
(七)知识产权
1.专著:《国内外绿色机场实践与发展》,中国民航出版社,2018年12月,ISBN978-7-5128-0522-4
全书围绕绿色机场主题,全面回顾大兴机场从绿色机场理念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展示大兴机场绿色建设亮点成果及持续推动绿色建设向绿色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行动举措。分为上篇全面规划、中篇创新实践、下篇持续推进共3 个篇章。
2. 专著:《绿色机场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11月,ISBN978-7-112-22916-1
随着绿色机场理念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绿色机场建设实践,推进绿色机场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成为促进绿色机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举措,而评价标准往往是规范行业或产业发展的先行标准。针对相关理论、实践研究以及国家现有绿色建筑标准无法满足绿色机场评价与建设需求的现状,获批 2013年民航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重大专项“绿色机场评价与健康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MHRD20130111)。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本专著是对绿色机场评价研究成果的提炼总结,希望通过本专著的出版,推动绿色机场理论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本专著共分为6章,第1章“国内外绿色机场实践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章“机场绿色性能表征与实测”,第3章“国内外绿色评价体系”,第4章“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5章“绿色机场评价方法研究”,第6章“绿色机场评价实践和展望”。
3. 专著:《新理念、新标杆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建设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11月,ISBN978-7-112-27110-8
全书围绕绿色机场主题,全面回顾大兴机场从绿色机场理念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展示大兴机场绿色建设亮点成果及持续推动绿色建设向绿色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行动举措。分为上篇全面规划、中篇创新实践、下篇持续推进共3 个篇章,共计13 章及1 个附件。
4. 专著:《中国工程绿色建设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112-27110-8
本书以“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部署要求,积极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提高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建造水平以及行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推进和借鉴作用。本书研究内容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研究,涵盖工业、建筑、交通、市政、水利等工程建设行业全方面各领域。对近些年的新兴低碳发展产业、行业也进行了探索、梳理和总结。各分报告内容以行业发展现状、行业数据、绿色技术、创新案例和发展方向和趋势五部分组成。发展现状中包含一些行业数据和政策法规,来对行业现状作出定性的描述。并立足于行业发展去选择数据和相关绿色技术。创新案例与绿色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相呼应,以实际项目案例为支撑,使本书结果更有价值,也更加可靠。
民航绿色建设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绿色机场实践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增强,已在绿色机场规划、资源节约、低碳减排、智慧管控方面推广应用了一系列绿色机场技术,并建成一批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分别为国际客运枢纽和专业货运枢纽代表的绿色机场示范项目,但同时也面临建设运营脱节、关键技术缺失等方面的不足。随着我国绿色机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机场绿色建设、低碳建设乃至零碳建设将进入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报告指出要加强绿色建设基础数据库搭建,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发展和创新,推进机场碳中和实施,构建覆盖机场全链条的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开展绿色机场评价认证工作,推动“双碳”机场评价认证工作。
5.《绿色智慧民用机场建设与运维技术》,中国民航出版社,ISBN978-7-5128-1333-5
绿色智慧机场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慧机场建造施工技术、绿色智慧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绿色智慧机场航站楼与货站、绿色智慧机场飞行区、绿色智慧机场节能降碳技术、绿色智慧机场高效运维技术、绿色智慧机场示范案例。
6.软件:绿色机场资源消耗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在机场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不断优化绿色性能的基础上,将各能耗采集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机场能源管理平台向行业绿色机场能源资源管理平台实时上传,逐步建成行业机场能耗信息资源大数据,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机场能耗定额和能效对标指标,以利于绿色机场资源管理、评价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为民航行业机场能源资源监管体系构建和绿色机场发展奠定基础。
系统开发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分别为;绿色机场资源消耗数据采集平台(GARC-DCP)V1.0,绿色机场资源消耗数据分析平台(GARC-DAP)V1.0,绿色机场资源消耗数据库管理系统(GARC-DAMS) V1.0
7.软件:机场碳排放核算系统
构建了机场碳排放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机场碳排放的在线监测、统计分析与可视化管理,评价与优化机场减排措施效果,准确预测机场碳交易配额,并形成碳排放报告,有利于推进中国碳排放核算管理,并与国际体系接轨。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分别为:机场碳排放核算系统;机场碳交易管理系统;机场碳排放统计分析系统。
(八)国际会议组织
多年来,科研基地主办、协办了各类国际学术、技术会议。
1.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绿色机场论坛(2017-2024):2017年以来,连续协办第十三届至第二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绿色机场论坛。
2.中英绿色机场项目(繁荣基金)分享研讨会(2016):主办了“中英绿色机场项目(繁荣基金)成果分享研讨会”来自中英两国政府机场、学术机构以及机场管理机构相关人员100多人参会。
3.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国际研讨会(2011):承办了以“把脉世界绿色建设潮流,推动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为主题的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国际研讨会,国内外民航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专家和代表,共50余人参会。
4.中美“机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2009):协办了“机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 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美国贸发署、美国联邦航空局和美国大使馆等中美双方官员,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等11个机场的代表,以及中国美国商会成员企业的代表,共60余人与会。
5.绿色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国际研讨会(2018):联合承办了以“倡行绿色规划设计建设、推广绿色机场发展理念”为主题的绿色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国际研讨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世界银行交通及信息通信技术全球实践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内机场、机场规划设计建设单位、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50多个单位的80余位国内外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6.绿色机场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18):承办了以“推广机场绿色运行,助力机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绿色机场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交通运输部、世界银行交通及信息通信技术全球实践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上饶市发改委、国内机场、机场规划设计建设单位、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咨询认证服务单位等30余家单位70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九)业绩案例
1.全过程咨询
(1)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06-2013)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是首个全球首个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探索绿色机场建设的机场。作为我国民航发展史、机场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绿色建设是标志着我国民航绿色机场发展的重要开端,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我公司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绿色机场主体研究单位,在充分研究和吸收国内外绿色机场建设经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绿色机场理论创新研究,提出了绿色机场的定义与内涵,并建立了系统的建设绿色机场指导性文件,形成了绿色机场工程建设的理论和程序,填补了我国绿色机场建设理论的空白。
在绿色机场理念指导下,在民航局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昆明新机场指挥部、设计单位、工程承包单位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深化设计、绿色采购与绿色施工等方面的实践,推进绿色专项支撑研究,最终在依山就势实现巨量土石方平衡,耕植土“零排放”,减灾性泥石流河砂综合利用,国内首个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航站楼建设,国内大型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国产化,全部机位安装GPU、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等方面为全国机场绿色建设树立了标杆。
(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1-202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承载了中国民航迈向民航强国之路的期盼和决心,代表着北京、民航乃至国家的新形象。作为新国门,其建设规模和建设要求将集中反映时代特色和行业需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建设,以实现“引领中国机场建设,打造全球空港标杆”为目标,全面实践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用世界的眼光、世界的水准、世界的规则、世界的语言进行规划和建设。
科研基地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机场建设主体研究单位,承担了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全过程咨询,建立了一套与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相融合的“指导-复核-优化-确认”的绿色建设实施程序。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民航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绿色机场评价与健康标准体系研究”“绿色机场评价导则编制”等,共同编制了行业标准“绿色机场规划导则”“绿色航站楼标准”等。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四型机场”“四个工程”建设咨询单位,完成了四型机场建设标杆指标体系和四个工程建设方案。
(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15-2024)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得益于成都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作为成都市的对外窗口,将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重要带动作用。成都天府机场的绿色建设以打造“人文、智慧、绿色”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全面落实绿色理念,构建花园机场典范、智慧机场引领、便捷服务标杆、节能应用示范。
科研基地承担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绿色建设主体研究工作,为天府机场的绿色建设提供全面咨询与全过程跟踪服务。在充分结合天府机场绿色特征的基础上,为天府机场建立了一套具有系统性、适用性、操作性的绿色机场建设指导文件,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和人性化服务”的绿色理念落实在机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全过程,为成都天府绿色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4)青岛胶东国际机场(2016-至今)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十二五”期间唯一获批并开工建设的干线机场,定位为面向日韩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是环渤海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旨在打造“综合交通、智慧机场、文化机场、绿色机场、特色商贸”五大特色,成为面向日韩的绿色门户机场。
科研基地负责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咨询服务,依据青岛新机场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机场建设的地域特征、自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绿色机场研究与建设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编制绿色机场建设纲要,提出绿色专项设计任务书及施工指南,同时对机场建设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协助建设方完成绿色机场实践成果的跟踪与总结工作。
在青岛新机场指挥部、设计单位、工程承包单位等参建单位的努力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展了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深化设计、绿色采购与绿色施工等方面的实践,取得了包括“AH采光卓越奖”(Active House Awards 2018国际绿色建筑设计优胜奖)、最佳航站楼BIM应用奖(第四届国际BIM大赛)、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基于BIM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期示范项目、绿色机场和海绵机场项目同时列入国家低能耗绿色建筑园(区)示范工程(2017年度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类示范工程)等多项绿色成果,未来我们将持续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绿色建设提供支持。
(5)上饶三清山机场(2013-2018)
上饶三清山机场是江西省“十二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也是首个获得世界银行资金支持的中国航空交通项目。上饶三清山机场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了绿色机场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国内首个开展绿色机场建设的支线机场,致力于建设效率高、质量好、工期短、见效快的绿色典范支线机场。
科研基地负责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咨询服务,在机场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编制并发布了包括绿色建设框架体系与实施方案、绿色专项设计任务书、绿色施工指南、绿色验收方案等绿色机场建设指导性文件,协助建设方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和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开展绿色建设。
在三清山机场指挥部、咨询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承包单位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饶三清山机场实现了既定的绿色建设目标,在土地资源使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海绵机场理念应用、场区绿化、环境监测、鸟害防控、本地化建材使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绿色亮点,获得了国内首张EDGE绿色建筑机场项目认证证书,同时在北京、上饶主办了“绿色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国际研讨会”和“绿色机场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分享绿色机场建设和运行经验,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与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2.品质工程
近年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新时代、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对机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以品质工程为核心,全面整合“四个工程”“四型机场”等新要求,为机场建设管理单位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与实践落地相结合,推动机场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助力行业整体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3.创优策划
结合机场建设复杂性和高标准要求,以帮助机场建设管理单位实现工程建设质量、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建设树立新的标杆为目标,我们依据国内先进机场的创优经验,结合机场的实际情况,为机场工程提供全面而精准的创优策划服务,量身定制创优策划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创优标准。我们的创优策划服务不仅局限于工程建设阶段,还延伸至项目运营和维护,确保机场在全寿命期内持续发挥最佳效能。
4.四型机场
深刻理解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核心内涵,规划建设科学有序、安全根基扎实牢固、资源保障可靠有力、业务运行协同经济、航旅服务优质便捷、交通衔接顺畅高效、信息系统集成共享、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机场,为机场建设提供全面的四型机场专篇。
5.纲要规划
依托对机场建设环节和流程的熟悉,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机场量身定制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制度性文件。如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制定建设纲要、节能减排规划、科技创新实施意见、绿色机场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服务不仅限于文件的制定,也可开展后续的实施指导和效果评估。
6.调研评估
多年来,我们结合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调研,调研团队足迹遍布全国,从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长白山、呼伦贝尔,再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再到南昌、上饶、昆明、芒市、丽江、西双版纳等,拥有丰富的实地调研和评估经验,能够为机场提供全面、精准的调研方案和规划服务。
7.“双碳”实施
(1)云南机场集团“双碳”实施路径研究项目
开展“双碳”实施路径研究是为云南机场集团及下辖机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制定“双碳”目标、路线图和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重拾云南机场集团(特别是昆明机场)绿色发展的领先优势,明确新时期绿色低碳发展的提升路径,为成员机场开展绿色机场建设提供规划支撑、具体路径和实施抓手。
(2)工程碳排放规范化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零碳规划及评价研究项目
项目旨在为航油工程建设与运行提供碳排放管理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建立规范化、可操作的航油工程碳排放测算方法和碳排放定额标准,形成航油工程零碳建设的适用路径和技术体系,支撑航油工程碳排放管理及评价考核等,助推中国航油成为世界一流航空能源保障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围绕航油工程建设及运行期碳排放测算、航油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零碳规划实施路径、航油工程零碳试点与评价开展工作。
8.绿色建筑认证
全面收集并审核项目审批文件、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等基础资料,细致整理施工过程控制文档,协助甲方高效整理申报材料,涵盖网上注册、申报书、自评估报告、专业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材料等全流程文件,协审核物业管理公司的节能、节水、节材管理制度体系及激励制度,确保项目运营符合绿色建筑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申报及专家评价答辩会,成功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
9.光伏规划
“近零碳”机场建设是绿色低碳理念发展的新要求,“光伏+机场”是近零碳建设的重要手段,科研基地可为机场提供科学合理的光伏方案规划、消纳与近零碳机场研究与咨询服务,助力机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10.五化实施
立足工程实际,将指挥部提出的“五化”建设理念,即“标准化、装配化、机械化、电动化、数字化”,作为民航“品质工程”要求的落地举措。通过以工地现场为主体、以“五化”为抓手,帮助机场建设单位解决施工阶段的品质问题,推动项目管理实现理念变革、目标变革和模式变革。我们的团队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实施指导的全链条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机场工程的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改变传统施工模式,助力机场建设单位与参建各方协同共赢。
11.新能源设施
通过对比测试电动工程机械与传统燃油工程机械,验证了电动自卸车、电动挖掘机和电动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在机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并全面评估电动工程机械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为机场大面积推广电动工程机械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机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12.机场噪声、大气监测
基于多跑道大型民用机场周边航空噪声分布的快速预测与评估方法研究、机场航空器噪声模型解构与优化、工程实施等,开展了科技查新、SCI论文编写、团体标准申请,知识产权申请等工作,研发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机场周边噪声分布快速预测模型,开发了一套机场噪声综合监测平台,在机场噪声、大气监测领域具备突出的科研服务和平台开发能力,帮助机场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